構建能源中國
時間:2014-12-22 11:16
來源:
作者:秋實
5 月 21 日,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見證下,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份天然氣購銷合同,為期 30 年,總價值 4,000 億美元。從能源角度分析,這筆大單對中國意義深遠。我們的能源渠道將更加豐富,能源安全得到有力提升,同時也成為“減煤增氣”重要一環(huán)。
近年來,非常規(guī)石油和天然氣革命舉世矚目。作為 21 世紀初始能源行業(yè)的一大創(chuàng)新,頁巖氣不僅扭轉了美國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危機,對中國亦產生重要影響。然而在鄰避運動陰影下,看似美好的新能源前景卻并非坦途,此時引進天然氣的確是個聰明的選擇。
能源事關人類日常生活方式的轉變。前幾日在中原腹地調研。一位 60 多歲大媽帶我看她家廚房,說:“過去燒柴燒煤,現在燃氣送進家,做飯炒菜燒水干凈方便多了。”大媽不知道其生活質量的改善,得益于國家推進的一項工程——西氣東輸。
今日,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產油國,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。據說 2020 年或更早,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石油消費國。中國經濟近年來飛速發(fā)展,在很多行業(yè)和領域常常用幾十年走完了西方國家百余年,甚至幾百年走過的路。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之一,就是能源。
平靜的海面下,已暗潮洶涌。俄羅斯依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喚醒威猛的“北極熊”;亞洲金融海嘯引發(fā)了能源市場動蕩和全球能源秩序重建;“石油枯竭”論引發(fā)的人類焦慮與恐慌;全球性氣候變化對能源結構產生影響;美國的頁巖氣開發(fā),加拿大的油頁巖開發(fā)使世界能源的重心悄然變革。
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提升,能源問題不容忽視。能源是牽動世界政治經濟發(fā)展變化最重要最敏感的神經,是決定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關鍵性力量。如何把能源、安全、科技、金融、經濟與政治有機結合起來,尋找到一條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、通往更加健康的能源未來之路?如何通過能源來重塑中國經濟,構建強大的能源中國,已經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頭等大事。
“奉獻能源,創(chuàng)造和諧”,恐怕少有人真正理解中石油這句話的深刻內涵。若非專業(yè)人士,這些散落在互聯網海洋中的信息很可能被忽視:中俄原油管道、中哈原油管道、中亞天然氣管道、中緬油氣管道等,即使在央視新聞聯播中也只是一閃而過。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涉及中國能源革命,甚至影響區(qū)域乃至世界能源格局的大項目。
誰掌握了先進的能源和能源技術,誰就可以在未來競爭中掌握主動權。保障未來能源供應,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要想更好地解決能源問題,加強體制改革、改善社會治理,快速推進中國的能源建設,或許是更根本的解決方案。而把中國能源問題和中國經濟,放在世界能源體系和全球經濟格局中進行宏觀把握,然后再做出微觀決策,不失為明智之舉。
跟上世界格局的變化,適應能源重塑的世界——不是備選,而是必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