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婷91_天天艹日日艹_涩aa亚久免费精品一二三区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_亚洲永久免费精品mv_天天久久不卡日韩一区_亚洲手机TV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…_天天狠狠干_色爱综合网_伊人影院 永久入口

當前位置:首頁> 技術裝備

AutoTrak旋轉導向系統(tǒng)成功應用海相超深大斜度井

時間:2020-06-16 15:20 來源: 作者:王漢卿 重慶鉆井公
川西氣田雷口坡組氣藏處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龍門山構造帶。2014年彭州1井雷口坡組四段測試,在油壓26MPa下,獲日產(chǎn)氣121×104m3/d的高產(chǎn)工業(yè)氣流,從而發(fā)現(xiàn)了川西氣田雷口坡組氣藏,后續(xù)部署的鴨深1井、羊深1井等相繼獲得工業(yè)氣流,截至2018年,已提交控制儲量2166×108m3,證實了雷口坡組氣藏勘探開發(fā)前景廣闊,是國家“十四五”天然氣增儲上產(chǎn)的重要陣地。為提高儲層段穿行長度,進一步提高單井產(chǎn)量,采用叢式大斜度井模式開發(fā)。在彭州4-2D井三開超深小井眼井段首次應用抗高溫旋轉導向工具,實現(xiàn)軌跡的精確控制和準確中靶,確保了地質目標的成功實現(xiàn)。
 
雷口坡組氣藏工程地質特征
 
雷口坡組氣藏埋深為5700-6200m,為超深層氣藏;地層壓力63.47-67.81MPa,地壓系數(shù)1.10-1.20之間,為常壓地層;破裂壓力系數(shù)2.40-2.99,坍塌壓力整體低于地層孔隙壓力,局部層段接近或略大于地層壓力。雷口坡組水平最小應1.44-2.06MPa/100m,平均1.77 MPa/100m;水平最大1.73-3.55 MPa/100m,平均2.82 MPa/100m。地應力方向比較一致,最大主應力方向近東西向,方位角在74-84 °之間,平均80°左右;最小主應力方向為近南北向,平均方位角為170°左右,沿最小主應力方向鉆井井壁失穩(wěn)風險最大。彭州4-2D井部署在川西坳陷龍門山前構造帶鴨子河構造,以雷口坡組四段為主要目的層,設計井深6545m/垂深5889m,最大井斜79.91°。根據(jù)設計軌跡及坍塌壓力分布圖,雷口坡組四段井斜角在58-79°、方位139°,地層坍塌壓力系數(shù)最高在1.34左右。圖1展示了雷四段坍塌壓力餅狀圖及139°方位坍塌壓力隨井斜度變化.
 
 
彭州4-2D井三開井眼尺寸Φ165.1mm,井底溫度預計140-150℃,設計應用井段5916-6545m。綜合考慮井眼尺寸、地層巖性、井溫等因素,選擇使用AutoTrak旋轉導向系統(tǒng),工具外徑Φ121mm、最大外徑Φ134mm、導向塊長度620mm,近鉆頭井斜傳感器零長1.2m、最高造斜率10°/30m,適合井眼尺寸Φ146-Φ171mm,最高耐溫150℃。配合OnTrak測量模塊使用,采用傳感器整體設計,所有組件內(nèi)置,可靠性高,雙伽馬/平均伽馬8個扇區(qū)成像;使用多頻率電阻率技術,2MHz和400kHz,四發(fā)雙收結構,能夠獲得8條補償電阻率。圖2為旋轉導向工具示意圖。
 

三開鉆遇地層主要為雷口坡組四段,上亞段上部為藻砂屑灰?guī)r、泥晶灰?guī)r為主,夾灰色微(粉)晶白云巖、灰質白云巖,中亞段上部為灰色膏質白云巖、白色云質膏巖,下部為藻粘結白云巖、微-粉晶白云巖互層。抗張強度分布在2.37-11.90MPa之間,平均5.25MPa。從巖性上來看,灰?guī)r抗張強度比白云巖大,表明灰?guī)r比白云巖更加致密。單軸抗壓強度分布在59.3-163.2MPa之間,平均為102.0MPa;彈性模量分603.7-27063.1MPa之間,平均為16112.7MPa;泊松比分布在0.102-0.343之間,平均為0.254??摄@性4-6級,整體屬于中等抗壓強度、可鉆性較好的碳酸鹽巖地層。

針對雷口坡組壓實程度高、吃入性差的特點,采用較強吃入性和攻擊性鉆頭設計思路,提高鉆頭的綜合鉆進指標。優(yōu)選T1356B PDC鉆頭,采用3主+2副的5刀翼結構設計,有利于提高攻擊性及定向施工;13mm齒,保證切削齒的吃入性;切削深度控制技術,減少各向振動,使鉆頭工作穩(wěn)定;加強保徑設計,提高斜井段耐磨性能,保障鉆頭的使用壽命,避免提前磨損。圖3為選用鉆頭T1365B示意圖。

 
鉆井風險分析及技術應對
 
上部井壁失穩(wěn)的風險:雷口坡組四段地層上儲層可能破碎,大斜度(58-78.6°)鉆井施工井壁穩(wěn)定難度大。地溫異常導致高溫旋導儀器損壞的風險:目的層溫度高(預計140°C),溫度過高導致旋導工具無法正常工作,甚至產(chǎn)生不可逆轉的損壞。此外,還有井漏風險,雷四段有裂縫發(fā)育,預防井漏。高振動有可能導致旋導工具損壞,雷四段上部巖性為灰?guī)r、白云巖,可鉆性差,旋導工具鉆進時振動大,導致井下儀器過早損壞。針對雷四段上儲地層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井壁坍塌,施工過程中應對鉆井液及時補充潤滑劑和防塌劑等,以使鉆井液具有較強的抑制和防塌潤滑性,使用含可酸溶性材料強化鉆井液封堵性能,做好防塌的同時做好油層保護。鉆進過程中應堅持短程提下鉆制度,每鉆進100m井段或48h必須短程起下鉆一次,復雜井段加密短程起下鉆,保證起下鉆暢通。

正常下鉆至預計溫度達到125℃處,應盡可能連接頂驅開泵灌漿以實時觀測到井下旋導工具的溫度,地層溫度超過150度不得下入旋導工具。減少接立柱時間,避免任何不循環(huán)的情況。在易漏層段鉆進時接單根前應留有一定的返屑時間,避免井下巖屑沉積過多,接好單根后應以小排量開泵,待正常后再使用鉆進排量,鉆進排量在保證足夠的環(huán)空返速前提下應采用較小排量。密切關注井下工具的振動情況,通過優(yōu)化調整鉆井參數(shù),以控制井下工具安全快速的完成施工井段。
 

現(xiàn)場應用旗開得勝
 
三開開鉆井深5883m,先下入PDC鉆頭+1.5°單彎螺桿滑動導向鉆具組合試鉆進,以驗證雷四段井壁穩(wěn)定性,實際進尺27m,在鉆井液密度1.50g/cm3條件下,摩阻扭矩正常,無掉塊現(xiàn)象,表明井下狀況良好,滿足旋導工具下入條件。自2019年9月8日井深5913m開始入井使用,共使用3趟,9月27日鉆至6573.77m全井完鉆。

第1趟鉆9月8日井口測試旋轉導向儀器工作正常,下至5000m左右開始分段循環(huán)下鉆,到底后自井深5913m開始鉆進,鉆至井深5940.33m發(fā)現(xiàn)近鉆頭井斜不增,發(fā)100%增斜指令,控時鉆進至5944m,井斜依然未增,現(xiàn)場分析和地層有關,9月12日起鉆。本趟鉆進井段5913-5944m,進尺31m,平均機械鉆速2.24m/h,井斜由62.01°增至63.36°,平均造斜率4.35°/100m。

第2趟鉆 9月12日井口測試,旋導工具一切正常后下鉆,開始正常鉆進。鉆至井深6209.51m測斜發(fā)現(xiàn),在未改變?nèi)魏螀?shù)的情況下,方位由140.65°突增至143.07°,發(fā)指令降方位,穩(wěn)斜降方位鉆進。根據(jù)地質要求,在井深6279.22m發(fā)指令改變參數(shù),按照96.77%的合力增斜,-19.36%的力降方位,控時10-20min/m。井深6298.67m測斜,井斜降至77.1°,方位145.65°,近鉆頭井斜76.9°,導向工具全力增斜仍降斜,循環(huán)溫度140.7℃。9月19鉆至井深6302m,控時30-40min/m全力增斜,降斜率依然達6°/100m,起鉆更換導向頭。鉆進井段5944-6302m,進尺358m,平均機械鉆速4.61m/h。

第3趟鉆 9月20日井口測試,工具信號和數(shù)據(jù)正常,下鉆到底開始正常鉆進。井深6387.35m,測得井下溫度 157.2℃,井深6403.39m,反復測量均測不到溫度,起鉆至套管內(nèi),調試旋導儀器,再次下鉆鉆進。鉆至6462.57m,發(fā)生井漏,起鉆至6060m堵漏。9月27日鉆至6573.77m完鉆。鉆進井段6302-6573.77m,進尺271.77m,平均機械鉆速5.26m/h。圖4展示了旋轉導向工具出井情況。三開鉆進中克服了地層不增斜、儀器解碼率低、海相易破碎地層、井下溫度高等難題,成功鉆至井深6573.77m完鉆。
 

第1趟鉆進使用SF54DH鉆頭,進尺31m,平均機械鉆速2.24m/h,起出鉆頭保徑完好,磨損不大,但機械鉆速偏低。第2、3趟鉆使用T1365B鉆頭,鉆進井段944-6573.77m,累計進尺629.77m,平均機械鉆速4.87m/h,創(chuàng)川西雷口坡組單只鉆頭進尺最長、機械鉆速最高兩項工程新紀錄。出井新度90%以上,仍可以繼續(xù)入井使用,表明該鉆頭對雷口坡組灰?guī)r和白云巖適應性好,適合在該工區(qū)推廣應用。圖6為T1365B鉆頭入井前后對比圖。


在實鉆過程中,地質-物探-工程團隊緊密協(xié)作,應用旋轉導向系統(tǒng)實時優(yōu)化調整軌跡,控制井斜從58°增至79.9°,然后降至70.5°,精確控制在儲層段穿行,鉆遇優(yōu)質儲層315m,最高全烴達14.43%,A、B靶點均按要求中靶,井身質量達到設計要求,實現(xiàn)川西氣田第一口三開制超深大斜度井的成功完鉆。旋轉導向鉆井工具憑借著其旋轉鉆進及近鉆頭控制的優(yōu)勢,可實現(xiàn)快速鉆進和軌跡的精確控制,而且井眼光滑,降低了摩阻扭矩,提高機械鉆速,減少鉆進時間和鉆井液對儲層的浸泡時間,有利于保護儲層。旋轉導向工具在彭州4-2D井三開斜井段的成功應用,表明該工具基本滿足川西海相超深大斜度井的軌跡控制要求,隨著川西氣田開發(fā)進度的加快推進,旋轉導向工具在該地區(qū)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鑒于川西海相超深井井底溫度高,對定向儀器性能造成不利影響,建議加強鉆井液循環(huán)降溫系統(tǒng)的研發(fā),保障定向儀器的正常工作。
戰(zhàn)略合作
戰(zhàn)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(wǎng)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